“尬学”名场面消失,《桃花坞3》还能搅热综艺市场吗?-观热点

​作者| 糖炒山楂

编辑| 无花果


(相关资料图)

#宋丹丹暂时退出桃花坞#

#宋丹丹被气到吸氧#

#竟然有人不认识宋丹丹#

#宋丹丹分房没人选#

虽然宋丹丹熟练地掀起了超10亿的话题阅读量,但首播的《桃花坞3》总感觉差点儿意思。

这并不是说它播出成绩不好。事实上其在猫眼的最高热度达9898,据娱乐独角兽不完全统计,这应该是今年综艺热度峰值最高的节目。腾讯视频公布其站内弹幕互动量破百万,刷新了2023年平台站内记录。导演谢涤葵同样在朋友圈表示,“热度屠榜,热度比第二季更高”。

但是相比前两季“代表作”和“尴尬9分钟”的大众传播度,这一季节目上线2天的舆论已然趋于平缓,没有太大的话题在发酵。

从市场端来看,这显然不算是一个好的信号:按照我们熟悉的节奏,不止是“坞学”,包括“浪姐”的王心凌和美依礼芽,话题出圈基本都是在这个阶段。而这也是拓展观众基本盘的时刻。

我们并不是非要在综艺中看到“尬学名场面”,只是去年此时争议声中的那句“内娱综艺短暂活了一会儿”同样珍贵。只是肉眼可见的是,这一季节目“温和”了许多,甚至于节目组也在推出NO PUSH环节时强调:“从根源上杜绝名场面的出现”。

而综艺市场行至如今,一个极现实的问题便是:大众热情的衰减。试想有多久没有出现一档能够汇聚大众视线的全民综艺?曾经的综艺爱好者的视线,正在被旅行、演唱会等娱乐形式所转移,当然还有影视剧。即使是“浪姐4”小美带来的热度也更多是在短视频和二次元圈层,而非节目本身。

基于此,我们也就更加关心《桃花坞3》的出圈路径:若没有了名场面加持,“坞学”还能如期待般盘活综艺市场,走进大众视野吗?

“温和”的坞学3.0:“尬学”减少、“好笑度”上升?

“唯有狂热地求新求变,才能在内容红海中找到立足空间和行业尊严”,《桃花坞3》播出后谢涤葵在朋友圈如是感慨。奠定了“变”的基调,节目交出的答卷究竟如何?

从“窒息”走向“温和”,显然是第一组关键词。节目多次明确了这一点:虽然李雪琴们竭诚表示“向丹而行”,但宋丹丹同样多次强调自己要“淑女”、要收敛;家长组的增员、张国立的出现,也形成了话语权的对立和战火的分离,萌芽的“尬学”多次被消解在两人的老友互怼中,反而成了笑点。

新老坞民的“权利反转”,也让节目缺少了“窒息”氛围。相比辣目洋子遭遇社交滑铁卢的星座、身体、泡脚三连问,任敏的自我介绍、敖瑞鹏的大放厥词、汤晶媚的语出惊人、江疏影的犀利吐槽,可能更具记忆点。分房环节也因为“NO PUSH”的设置,将可能出现的针锋相对转换成了多人一起分担的吐槽和尴尬。

第二组关键词,在娱乐独角兽看来是“好笑”。简单询问身边人,不少人给出了同样的答案:这季节目更好笑了。至于名场面,包括但不限于社恐组共乘一车、户外跷跷板、“男人至死是少年”划船组、孟子义的“嘴在前面说,脑子在后面追”等。在大众不断将“某某综艺 无聊”刷上热搜的现在,好笑,尤为珍贵。

第三组关键词,还是熟悉的“坞学”。去年我们曾分析过内娱综艺越来越“无聊”的一个原因,便是执着于做加法,希望以元素叠加来突破圈层,最终只能沦为各种“四不像”,但《桃花坞》恰恰相反,无论是哪一季,它始终具有强扣题性,始终围绕着社交观察的核心,也保证了它在综艺里的“独一份”。

所有的创新都是基于社交命题,也让综N代的创新具有了延续性。比如新老坞民的交叉自动构成了新的社交语境,分房、桃花币等熟悉的玩法里融入分家制度、NO PUSH制等,既让忠实用户感受到了熟悉的坞学,又以创新构成了社交中的新变量、新看点。

作为正在沉淀的综艺IP,《桃花坞3》所交出的这份极具风格、同时观众满意度也较高的答卷,或许是今年综N代市场为数不多的好消息。

“狂热地求新求变”,《桃花坞3》隐忧出现?

当创新被冠以“狂热”作限定词,暴露的不只是创作者的心态,同样也作用于节目制作中,甚至成为一种新的争议。

NO PUSH环节,是《桃花坞3》在分房环节的重磅创新。它替代了以往开会传统中的尬学名场面,成为本次社交命题的重点,在整个正片中对它的呈现也有半小时之长。初看这一环节的确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它微妙揭露了隐匿在社交笑容背后的每个人的小心思,紧紧将观众代入到每一次投票中。

我们当然认可这一环节的实验性意义,它所揭露的社交心理同样是深刻的,包括匿名环境下的利己选择、集体环境中对个人意见的极端尊重等。只是当这样的匿名投票进行了多轮之后,宋丹丹被气到缺氧、张国立同样面临4票不同意等接连上演时,观众的耐心和屏幕里嘉宾的耐心一起被耗尽。

——这也成为很多人感觉节目冗长缺少看点最集中的部分。过度呈现,消解了综艺的趣味性,这也是创新维度一次现实意义和综艺可看性的拉扯。事实上,这样初看惊艳、但也存在争议点的创新,在节目中还有多处。

比如节目组重磅推出的行为艺术:春浴。综艺效果烘托十足的集体泡澡,最终在节目中以嘉宾穿着连体泳衣浅尝辄止的泡脚中结束。只能说这一幕着实算不上综艺看点,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社交实验,似乎成了一场笑话,潦草结束。

再比如相比前两季的15人最小社会单位,本季嘉宾增加至了17人。新老坞民碰撞的花火的确是有,至少张国立和宋丹丹的每一次“父母斗嘴”,都让人忍俊不禁。但同样要注意的是,当17个人共聚一室,也注定了分给每个人的镜头和时长都是有限的。就像扎堆的中青女演员中,不乏没有存在感的人。

不过《桃花坞3》嘉宾间的火花四溅,在综艺市场上已经算是表现上佳。而节目虽然是录播形式,也因为汪苏泷、李雪琴等各种玩梗达人的出现,呈现出与观众弹幕极强的“互动性”,也算是节目的独特一景。

综N代全面触底,《桃花坞3》能成为“救市”的新一代吗?

综艺市场的清冷已然毋庸赘述,但在Q2来讲,综N代的全面触底仍然频频惹人心惊。比如《向往的生活7》宣告最后一季,《奔跑吧11》因为收视率问题登上热搜;再比如云合数据上头部综艺的有效播放量较之此前显著下跌。

《桃花坞3》所代表的仍在成长的全新综艺IP,能成为“救市”的新一代吗?客观来讲,《桃花坞》的第一季不算惊艳,去年才是这一IP真正沉淀为全民综艺的一年:以“尴尬9分钟”撬动大众关注,也凭借着内容品质豆瓣评分上行至7.8分,一跃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综艺天花板。

到了这一季,《桃花坞》虽然以一种更温和的方式去探讨社交命题,但市场的买单率仍然尚可。不过一个需要注意的现实问题是,虽然其首期撬动了74个微博话题词,但高位热搜主要集中在宋丹丹身上。她仍然是“坞学”的核心人物,那么她退出之后呢?需要打个问号。

宋丹丹的退出,成了《桃花坞3》的新变量。而同样需要注意的还有,因为节目刚刚播出,首期热度加成还有赖于前作的“长尾效应”,之后才是真正考验节目内容品质、规则升级、嘉宾间的火花碰撞的时候。此时下定论还为时尚早。而今年综艺市场的观众,兴趣阙值更高,想要留住他们更不容易。

不过资本市场率先表示了对《桃花坞3》的看好。据不完全统计,本季节目的合作品牌包括了金典、斯维诗、东风标致、多乐士、家乐、滴滴出行、石头、源氏木语、51job、网易有道词典等10个品牌。与“浪姐4”首播基本持平。

虽然变量犹存,但《桃花坞3》仍然算是这个5月综艺市场的一剂强心针,未来其能否延续首播的热度,也将成为今年综艺市场转暖的一大核心力。而若就IP来讲,刚刚行至第三季的“坞学”,正逢上升期,且有看头。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永远给创新以最热烈的掌声和最大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