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技术创新为传统产业发展赋能|每日时讯


【资料图】

原标题:加强技术创新为传统产业发展赋能

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围绕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并明确强调,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这一要求非常具有针对性,既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明确了要防止出现的偏差。

近年来,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强调先立后破,但仍有一些地方以“环保”的名义对企业实施限产限电甚至关停,特别是“双碳”目标提出后,个别地方不切实际、运动式减碳,“一刀切”式限制甚至禁止一些传统产业生产,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还有个别地方在制定产业规划及城市发展规划时,往往把带有“传统”色彩的行业和领域当成烫手山芋,唯恐避之不及,优先取缔或迁出,影响了上下游产业链和社会公众日常生活。类似这些简单粗暴的行为,美其名曰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际上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这种把长期任务短期化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抹黑了政府形象,更无益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相关地方没有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上下苦功,没有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而是消极应对,试图通过“一关了之”实现“一劳永逸”。

迈向高质量发展,瞄准高新产业、发力高端制造业固然重要,可传统产业也决不能被轻视甚至嫌弃,因为它们才是实体经济的底盘所在。工信部数据显示,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尤其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把传统产业巩固好提升好,实体经济才能更有底气。而且,钢铁、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支撑,事关整个产业链。只有持续在传统产业深耕细作,才能固本强基,有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再者,诸如家电、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还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坚持转型升级,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品质、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统产业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不是传统产业的问题,而是粗放式发展观念、工艺设备落后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只要坚持转型升级,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提高竞争力和生产效率,传统产业就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当前有很多地方在积极探索实践,也取得不少显著成效。例如,山钢集团聚焦重大专项、关键技术、高端产品等大力实施科技攻关,2022年研发投入50多亿元,部分产品实现进口替代。2/3面积位于沿长江1公里红线内的湖北荆州三才堂公司,借助搬迁之机,从生产设备、流程到工艺都做了全面的优化提升,经过1年半的科研攻关,完成了低废水高效率生产工艺开发,并全面实现清洁生产。陕西铜川跳出资源型城市定位,推动铝产业转型升级,由原来的单纯电解铝发展成为军工特种用材等多个细分产业,产业延伸至汽车轮毂等精深加工领域。广东围绕家电、建材、化工、纺织等特色行业,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和生产制造全过程的绿色化,全产业链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绿色制造体系。

实现长远目标需要久久为功,长期积累的问题必须一步一步解决。对地方政府来说,擘画发展蓝图时,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传统产业,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扶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传统行业企业也要有急迫感,要练好内功,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让生产过程更符合生态环保要求,让产品质量更适合市场需求,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在高质量发展产业大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宋杨)